热点要闻
无标题文档
两学一做教育
专家助力精准“扶智”,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几年间,宝东农牧突破发展“天花板”—— 昔日“跟风者” 今朝“领跑人”
发布时间:2018-05-29 16:50 | 来源: | 发布机构: | | 字体:【
分享到:



    5月21日上午10时,位于邵阳经开区的湖南宝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东农牧”)饲料货仓内,装卸工人忙着将前一天晚上生产好的饲料装到客户的大卡车上;仓库外,还有不少大卡车排着队等待装车……在宝东农牧,这种销售盛况司空见惯。如今,该公司的饲料产品不但在邵阳市场占据领先位置,还远销贵州、广西等地。

    时间倒回去几年,宝东农牧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并且面临着发展的“天花板”。短短几年间,该公司究竟凭什么实现了华丽转身呢?

    宝东农牧董事长助理曾昭英说:“科技创新改变了宝东农牧的命运。”


专家“扶智”,找到发展“天花板”突破口


    宝东农牧的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邵东太阳饲料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面临着发展的“天花板”:生产的都是跟风产品,缺少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销售业绩难有大的突破。

    2015年,宝东农牧迎来了突破“天花板”的契机。我市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每一位市领导对口联点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经对口联点市领导协调,由市科协结对帮扶宝东农牧。

    帮扶先“扶智”。2015年,在市政府及市科协的“穿针引线”下,宝东农牧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印遇龙签约,由印遇龙院士为企业提供技术前沿信息,为企业谋划产品研发方向并提供技术支持。2016年,印遇龙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宝东农牧。此外,宝东农牧与中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就技术人才的培养、饲料新原料新技术的价值评定及推广应用等进行深度合作和研发。该公司还陆续引进一批动物营养学、动物养殖学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形成了以潘朝阳博士为技术带头人的4个科研团队,进一步增强科技研发实力。

在专家团队支持下掌握了未来饲料产业发展最新趋势的宝东农牧,决心甩掉市场“跟风者”的帽子,甩开膀子加快科技研发和创新,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成为引领行业潮流的“领跑者”。


重视研发,抢先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


    2015年以前,国内不少饲料生产厂家滥用抗生素,将其添加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含抗生素的饲料,会让生猪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印遇龙第一次与宝东农牧负责人交流时就透露,生产无抗生素饲料是未来饲料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后,该公司决定将研发无抗生素饲料当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头等大事来抓。

    在专家的指导下,2015年3月,宝东农牧科研团队开始以微生物发酵技术为蓝本研发无抗生素饲料。通过一年的努力,科研人员完成微生物菌种选择、培养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最终,该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该公司研发的无抗生素饲料实现规模化生产。

    2017年,国家制定的新规要求:2020年,养殖行业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饲料产品。这意味着宝东农牧已抢先完成无抗生素饲料的技术储备。公司董事长周爱华说:“无抗生素饲料的研发,让宝东农牧在解决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上站上了技术制高点。”

    近几年来,宝东农牧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从2015年起,公司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科技研发、创新,养殖基地则会提供300头至500头生猪用于动物精准营养、生猪精细化养殖等科研实验。通过应用一系列研发成果,宝东农牧的产品能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养殖阶段精准地保持生猪营养;通过研发,饲料原料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玉米、豆粕等常规原料,植物秸秆、豆渣等更多种植、加工废弃物也成为饲料原料……

    在不断的科技研发中,宝东农牧茁壮成长,先后成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获得三项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一家集粮食收储、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品牌猪肉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牧企业,2017年饲料产销12万吨、出栏生猪8万头,年产值超过4亿元。

    曾昭英介绍,宝东农牧将持续强化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到2020年,宝东牧业将建成‘两站三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力争实现饲料年产销量超过25万吨、存栏基础母猪1万头、年产值12亿元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