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应邀给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0年秋季学期全体学员作授课报告。陈一新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助推“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从政法工作角度谈认识谈体会,与学员们探讨交流。
陈一新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擘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多次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坚决贯彻,不断提高平安中国建设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陈一新从“新理念、新视野、新目标、新布局、新路径、新体制、新前沿”等方面,对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进行了阐述。长安君在此全面介绍。
一、新理念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就平安中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新境界,我们务必要学思践悟、身体力行。
——牢固确立“两个维护”的政治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坚持以“两个维护”引领全党团结统一,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
——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
——牢固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牢固确立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作为。要立足“稳”这个大局,坚持“稳”字当头,强化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牢固确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牢固确立一以贯之防范风险的忧患意识。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消祸于未萌。要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
——牢固确立“全周期管理”的意识。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牢固确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牢固确立改革创新的意识。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加快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牢固确立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理念。要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推进城市安全发展。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牢固确立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理念。要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要求,严明警纪、纯洁队伍,聚焦实战、强化训练,着力锻造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
——牢固确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必须把政法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政治安全,服务反腐败斗争,服务对外斗争,为维护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法治保障。要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飞跃,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全面贯彻到平安中国建设实践中。
二、新视野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既要在“两个大局”的宏大背景下谋划推进,又要为统筹“两个大局”提供服务保障。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平安中国建设带来的新影响。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进阶段,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崛起是一大变量。中国既是自变量也是因变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原因,“东升西降”趋势更加明显。美遏制打压是一大威胁。美国把我国定位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对我抹黑诋毁,经贸上对我脱钩孤立,法律上对我“管辖”制裁,科技上对我封锁打压,形成了全方位遏制的策略。“颜色革命”是一大风险。西方反华势力策动“颜色革命”,对我渗透遏制颠覆的图谋更加公开化、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大考验。我国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成为疫情发生以来世界上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显示了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给平安中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当今,我们已经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还将创造“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脱贫攻坚全面实现”新的“两大奇迹”。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要服务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务必加固防范风险的底板,始终绷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根弦,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和工作准备,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务必夯实经济发展的底盘。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加强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鼓励诚实守信的制度机制,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务必兜住民生保障的底线。推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胸怀“两个大局”建设平安中国的重大紧迫问题。我们要辨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为塑造和维护战略机遇期作出新贡献。重中之重是维护国内安全稳定。要筑牢防控政治安全风险的铜墙铁壁,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关键之举是为加快发展自己提供法治保障。要健全执法司法平等保护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高对外开放法治保障水平。根本之策是发挥“中国之治”制度优势。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完善,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擦亮“平安中国”的金字招牌,助推“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
三、新目标问题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围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如期完成“十四五”规划三个关键节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实现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
——政治更安全。筑起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的铜墙铁壁;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非法宗教和邪教有效整治;反恐形势有效巩固。
——社会更安定。涉稳“存量”问题基本解决,人民群众初信初访基本办结,涉众等重大突出矛盾风险有效化解;涉稳“增量”问题有效控制,社会稳定风险预测预警实现制度化科学化,重大群体性事件持续下降;涉稳“变量”问题有力防控,防控化解风险的完整链条基本建立,有效防控社会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区域风险演变为全局风险、境外风险演变为境内风险。
——人民更安宁。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八类严重暴力案件逐年下降,新型网络犯罪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公共安全事故逐年下降,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扫黑除恶成效持续巩固,实现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四、新布局问题
我们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牛鼻子”来抓,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谋划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首要性工程来抓。要筑起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严防“颜色革命”落地。要推进实施香港国安法,巩固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成果。要维护边疆稳定,精准有效推进反恐维稳工作。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净化网络政治生态。要深化涉外斗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控制性工程来抓。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历史遗留累积的存量问题,着力管控新形势下出现的增量问题,坚决遏制各类矛盾问题交叉感染、叠加升级产生的变量问题。要把好源头关,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行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每月下基层大接访,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要把好“监测关”,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信息平台,提高社会矛盾研判预警能力。要把好“管控关”,拓展多元化解渠道,发挥好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方式作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把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但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问题依然不少,社会治安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要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铲除涉黑涉恶滋生土壤。要推进重点整治规范化,坚决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深入整治新型网络犯罪。要推进区域警务一体化,加强社会治安协调联动。要推进专群结合机制化,构建打击犯罪的“天罗地网”。
——把保障公共安全作为底板性工程来抓。目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处于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期。要从最突出的问题防起,全面加强重点物品、重点行业、新业态新技术新领域等安全监管措施。要从最基础的环节做起,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推动城乡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要从最明显的短板补起,加强信息化源头管控、精准化监测预警、动态化风险评估、智能化威慑打击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建设。要从最关键的责任抓起,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把公共安全责任链条越拧越紧。
五、新路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蕴含着“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等方法路径的新要求。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实践结晶,是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的基本路径,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准走稳。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更好体现“中国之治”优越性。政治引领是平安中国建设体现“中国之治”优越性最鲜明的特色标志。要以科学政治理论凝聚平安中国建设思想力量,坚持不懈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要以坚强政治领导厚植平安中国建设优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要以正确政治路线引领平安中国建设方向,制定执行平安中国建设大政方针、部署推进重大战略、研究确定工作措施,都必须自觉同党的基本路线对标对表。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更好体现基本方略进步性。法治是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完善法律规范,针对平安中国建设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制定接地气、有特色、真管用的法律法规,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要推进严格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坚持公正司法,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深化普法学法,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各项法律法规,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更好体现文化精髓传承性。德治是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德治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激发德治能量,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见义勇为激励表彰,让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要强化德治约束,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专项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败德问题,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
——发挥“自治强基”作用,更好体现人民群众主体性。自治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要完善自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建强自治组织,构建党领导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满活力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要创新自治活动,广泛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协商活动。要激发自治活力,明确政府管理权和村(居)民自治权的边界,解决地方村(居)委会行政化问题。
——发挥“智治支撑”作用,更好体现科技进步革命性。“智治”是体现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要构建融汇贯通的数据共享体系,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信息互联互通,支持市场主体利用公共数据资源创新生产经营和服务模式。要构建精准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信息数据资源池,为风险“精准画像”,确保见事早、看得准、下手先。要构建持续优化的服务供给体系,普及智能化服务供给,深入推动“一次办”、“网上办”、“刷脸办”。
六、新体制问题
要完善平安中国建设体制,构建党领导下的共治“同心圆”,增强各方主体共建平安中国的向心力和制度执行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完善党委领导体制。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加强对平安中国建设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特别是党委“一把手”要扛起主责,亲自部署、推动落实。要发挥平安建设领导(协调)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作用,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参与平安中国建设积极性。要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平安中国建设新格局。
——完善政府负责体制。政府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将该由政府负责的平安中国建设事务管好、管到位。要当好公共规则制定者,强化平安建设政策、规划、制度、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当好公共服务提供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可及性。要当好社会秩序维护者,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当好共建共治促进者,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完善群团组织助推体制。要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提高群团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要完善支持引导制度机制,把适合群团组织承担的一些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按照法定程序转由群团组织行使,拓宽参与平安中国建设的制度化渠道。要完善“枢纽”带动制度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社会组织协同体制。把党的工作融入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过程,确保社会组织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要改革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制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扶持发展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有效满足不同方面的社会需求。
——完善人民群众参与体制。要一切为了群众,从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实际问题抓起,多办暖人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最大受益者。要始终依靠群众,畅通群众参与平安中国建设的渠道,搭建群众参与平台,让人民群众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最广参与者。要真诚相信群众,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成为平安中国建设的最终评判者。
七、新前沿问题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充分发挥各个行政层级的职能作用,打造上下贯通、扁平高效、运转灵活的纵向指挥体系。当前要着力抓好市域、基层两个前沿阵地的特殊职能作用发挥。
——市域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前线指挥部”,重大矛盾风险必须防范化解在市域。市域是重大矛盾风险的产生地、集聚地,市域风险隐患防控处置不及时,潜在的问题就会变成现实的风险,区域性风险就会酿成全局性风险。市域是宏观与微观的转承点,处于国家治理的中观层面,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和基层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线指挥部。要深化思想认识,把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撬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战略支点来抓,以“市域之治”助推“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要聚焦风险防控,着力防范政治安全、社会治安、重大矛盾纠纷、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及时把大矛盾大风险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确保不外溢不扩散。要推进探索创新,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加强系统集成,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集成体。
——基层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前沿“战斗堡垒”,小矛盾小问题必须化解在基层、在萌芽。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努力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在萌芽。推进重心下移,加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推进资源下投,积极向基层放权赋能,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推进力量下沉,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和群众,加强对城乡社区工作者和网格管理员队伍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职业保障。坚持“平战结合”,组织社区干部、下沉干部、居民骨干、物业职工等力量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探索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青团员“平时植根基层、发挥作用,战时召之即来、战之能胜”的新体制;建立平战转化的机制,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快速反应、敢打能赢。